首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咸阳师范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27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以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为核心,依托咸阳城市公共信息化的发展,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创新应用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为目标,为推进我校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校园作出贡献。

(二)发展思路

打造“智慧教育”,培养智慧型教师,助力“智慧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我校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我校教育国际化:

——资源多样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环境,构建形式多样、品质优秀、机制健全、主动推送、体验先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学个性化。利用大数据、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构建智慧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

——应用智慧化。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智慧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管理智能化。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校的教育数据库,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推进并早日实现我校师生管理、教学、科研、学习 “一张表”工程

——环境泛在化。采用云计算、无线网络等技术,突破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

——发展可持续化。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传统文化国际化。文化是一带一路的灵魂,文化交流是一条重要的主线,如对书法学院教育、作品的信息化能迅速提升我校影响力。

——基础教育网络化。我校为师范类院校,除培养大量中小学教师外,还应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做出贡献,为我校毕业生(在职中小学教师)提供坚强后盾,如进行基础教育知识点录播活动,建库存贮基础教育各科课程重点、难点,免费供校友学习,能快速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特色研究信息化。把我校特色研究信息化,快速提升我校影响力。重点对乡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离子束与光物理研究所等进行信息化,加大宣传,提升我校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9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教育信息资产的汇聚与整合,完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2021年,建成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我校教育大数据、大平台,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我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智慧校园建设整体上处于省内院校领先水平。基本完成《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重要影响的原创、推广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国内院校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我校“智慧教室”能实现教师教学实时录播,师生实时查阅国内外学习资料等功能;我校领导能实时视频监控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查阅教学资产使用情况等。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我校师生能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访问校园网全部网络资源,具体表现为领导能文件批签、校内资源使用查询、督办督导、视频电话会议等;教职工能备课答疑、批改作业、录播课件、社交娱乐、访问教育资源等;学生能师生互动、在线学习、查阅资料等。具体目标为:

——教育资源建设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与国、省、市相关智慧教育平台完成对接,建成统一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实现常规课例视频和微课视频对我省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开放;与名校名师合作建设系列特色教学资源与课程,引进社会企业部分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德育、管理、科研中的应用全面普及提高,信息化服务教育决策、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的效能显著提升。到2021年,全校95%以上的师生都开通并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规模和品牌效应彰显。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目标。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到2021年,全校培养10位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教育信息化中青年领军人才,95%以上教师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的创新教学应用,学生能熟练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管理系统建设目标。到2021年,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覆盖全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互联互通和教育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教育信息查询、教育事务办理等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1年,我校互联网接入带宽不低于6G,骨干网络升级为万兆,建成教育云数据中心,向全校提供云计算服务;移动终端有效支撑日常教育教学,校园网实现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以深化教育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为目标,通过自主建设、引进购买、挖掘整理等多种渠道,高度整合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强化特色资源建设;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结算的教育资源云平台;探索资源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建设覆盖中小学教材知识点的微视频课程和配套题库、课件、工具等资源,与名校名师合作建设系列特色教学资源与课程;建设我校终身学习网,建设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主体的终身教育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咸阳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

2.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开展智慧型校园环境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学校管理、智慧型师生的素养培养模式和策略等探索,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政策与精神,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变革;通过营造信息氛围、培养信息道德,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4.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建立全面覆盖、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校的教务、人事、财务、实验管理、资产、学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各个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教育管理信息化实现对教育系统人财物事的智能管理,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与紧急响应体系,提升教育监管与服务水平,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全面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大局

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服务教育事业大局的意识,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力度,升级改造校园网,构建“教育云”数据中心,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重点工程

1.教育信息化项目工程

争取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为:咸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我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我校教育大数据采集和教育大数据建设,我校网上服务大厅建设。主要完成整合校内各部门管理平台、系统,完成基础数据资源、应用支撑、网络系统建设,实现我校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集中,避免数据孤岛,为我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数据基础支撑。项目完成时间2019年,项目预算经费800万元。

2.校园网络环境优化工程

升级改造校园网。实现互联网接入带宽不低于6G,骨干网络升级为万兆,千兆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覆盖率达到100%,校园网络安全措施和等级保护设备和制度完备,学校网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高标准的网络支撑移动终端等教学新技术新手段,校园网实现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项目预算200万元。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开设专题培训课程。开设示范和创新培训课程,重点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应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估。定期对教师个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的提升。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项目预算80万元。

4.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

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互通共享。开发数据开放平台和接口,供学校各个业务系统共享使用,并实现与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共用。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业务管理、基础数据、协同办公、决策支持、绩效评估、移动互联、即时通讯等服务学校可以在全校统一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特色应用。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项目预算300万元。

5.“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程

充分利用新技术,构建智慧、泛在、个性的网络学习环境。推进学习体验中心和智慧教室建设。到2021年至少建成10个学习体验中心或智慧教室。借助交互一体机、三维仿真、VR等技术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进行体验式、探究式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总结提炼,形成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项目预算3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1.加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确保有力的组织保障

发挥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坚持“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各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应用小组建设,明晰职能定位,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专家委员会制度,发挥指导、咨询和服务作用。

2.优化智慧教育政策环境,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督查制度,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督查指标以及督查实施方案,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项目绩效进行评估,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制度,形成发展合力。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体系,激励教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鼓励教师提供线上优质教育服务。

3.扩大智慧教育投资渠道,多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织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和运维经费纳入预算。“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经费应列为学校教育事业专项经费;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中应包括必要的“教育信息化”运维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合理安排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要加大软件资源应用和运维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

4.加强智慧教育人才储备,多层次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打造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和技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维护和服务队伍。加快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引进,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育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专家。

5.建立信息化评价体系,确保信息化应用实效

强化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院和处室考核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应用推广,定期发布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效益。

6.强化信息及网络安全,多维度保障信息安全

重视信息安全,从技术、管理、组织,从软件、硬件、人员等各方面加强,利用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织,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促进规范管理。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